出自: 首页 > 医宗金鉴 > 卷三 > 清燥救肺汤 治诸气膹郁,诸痿喘呕.
桑叶 ( 经霜者 ) 三钱 石膏 ( 炒 ) 二钱五分 甘草一钱 胡麻仁 (炒, 研 ) 一钱 真阿胶八分 人参七分 麦冬一钱二分 杏仁 ( 去皮, 尖, 炒黄 ) 七分 枇杷叶 ( 去毛, 蜜炙 ) 一片,, 右九味, 以水一碗, 煎六分, 频频二, 三次, 滚热服. 痰多加贝母, 栝蒌. 血 枯加生地. 热甚加犀角, 羚羊角, 或加牛黄. 【集注】喻昌曰: 按诸气膹郁之属于肺者, 属于肺之燥也, 而古今治 气郁之方, 用辛香行气, 绝无一方治肺之燥者. 诸痿, 喘, 呕之属于 上者, 亦属于肺之燥也. 而古今治法, 以痿, 呕属阳明, 以喘属肺, 是则呕与痿属之中, 下, 而惟喘属上矣, 所以亦无一方及于肺之燥也 .即喘之属于肺者, 非表即下, 非行气即泄气, 间有一二用润剂者, 又不得其肯綮. 今拟此方名清燥救肺, 大约以胃为主, 胃土为肺金之 母也. 其天冬, 知母能清金滋水, 以苦寒而不用, 至如苦寒降火之药 ,尤在所忌. 盖肺金自至于燥, 所存阴气不过一线耳. 倘更以苦寒下 其气, 伤其胃, 其人尚有生理乎? 诚仿此增减以救肺燥变生诸证, 庶 克有济. 柯琴曰: 古方用香燥之品以治气郁, 不获奏效者, 以火就燥 也.惟缪仲醇知之, 故用甘凉滋润之品以清金保肺立法. 喻昌宗其旨 ,集诸润剂, 而制清燥救肺汤, 用意深, 取药当, 无遗蕴矣. 【按】经云: 损其肺者益其气. 肺主诸气故也. 然火与元气不两立, 故用人参, 甘草甘温而补气, 气壮火自消, 是用少火生气之法也. 若 夫火燥膹郁于肺, 非佐甘寒多液之品, 不足以滋肺燥, 而肺气反为壮 火所食, 益助其燥矣. 故佐以石膏, 麦冬, 桑叶, 阿胶, 胡麻仁辈, 使清肃令行, 而壮火亦从气化也. 经曰: 肺苦气上逆, 急食苦以降之 .故又佐以杏仁, 枇杷叶之苦以降气. 气降火亦降, 而制节有权; 气 行则不郁, 诸痿, 喘, 呕自除矣. 要知诸膹郁, 则肺气必大虚, 若泥 于肺热伤肺之说而不用人参, 郁必不开, 而火愈炽, 皮聚毛落, 喘咳 不休而死矣. 此名之救肺, 凉而能补之谓也. 若谓实火可泻, 而久服 芩,连, 苦从火化, 亡可立待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