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 首页 > 医宗金鉴 > 卷四 > 两感
26. 一日太阳少阴病, 头痛口干渴而烦. 二日阳明太阴病, 满不欲食 身热谵. 三日少阳厥阴病, 耳聋囊缩厥逆寒, 水浆不入神昏冒, 六日 气尽命难全. 【注】两感者, 脏腑表里同病也. 一日, 头痛、 太阳也; 口干烦渴, 少阴也. 二日, 身热谵语, 阳明也; 腹满不欲食, 太阴也. 三日, 耳 聋,少阳也; 囊缩而厥, 厥阴也. 传经之邪其为病也渐, 两感之邪其 为病也速. 盖因阳邪酷烈, 正不能御, 所以三日后水浆不入, 六腑之 气欲绝, 昏不知人, 五脏之神已败, 而不即死者, 赖有胃气未尽耳, 故又三日其气乃尽而死. 张洁古制大羌活汤, 以羌, 独, 芩, 连辈, 辛甘以散太阳之表, 苦寒以清少阴之热, 施之于表里不急者, 固为得 法也. 若夫一日则头痛口干烦渴, 二日则身热谵语腹满不欲食, 三日 则耳聋囊缩而厥, 水浆不入, 昏不知人, 传变如此迅速, 恐用大羌活 汤平缓之剂, 反失机宜, 当遵仲景治有先后之说, 审其表里孰急, 随 证治之, 犹或可活. 故于此证初病, 一日表里俱热者, 根据少阴病得之 二,三日, 口燥咽干之法, 用大承气汤重剂以泻阳邪之烈; 表里俱寒 者, 根据少阴病始得之, 反发热脉沉之法, 用麻黄附子细辛汤, 以解阴 邪之急. 二日表里俱实者, 根据阳明病谵语有潮热, 腹满时减, 减不足 言之法, 用大承气汤攻之; 表里虚者, 根据三阳合病, 腹满身重, 面垢 谵语之法, 用大剂白虎加人参汤清之. 三日表里热者, 根据厥深热亦深 之法, 用大承气汤下之; 表里寒者, 根据脉微欲绝手足厥寒之法, 用当 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温之. 缓则不及事矣, 其间颇有得生者, 后之 学者其留意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