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 首页 > 医宗金鉴 > 卷五 > 结痂落痂证治
痂厚光泽如粟色,痂落瘢红润满平,干燥不落血分热,过痂浸淫湿所乘, 半掀半连肌表热,瘢紫黑焦毒末清,色赤凸起为风热,色白凹陷是虚形。 [注] 痂厚光润如粟色者,谓结痂厚而不薄,不干不湿,不黑不白,如粟壳色, 痂落瘢红润满平者,谓痂落瘢痕色红润泽, 平满不凸不凹,皆结痂落痂顺痘也, 痂干燥不落者,乃血分热也, 围痂浸淫,乃湿邪也, 半掀半连,乃肌表热也, 瘢紫黑焦,乃毒末清也, 若赤而凸起,乃风热盛也, 白而凹陷,乃气血虚也, 治者须详辨之 凉血解毒汤 结痂干燥不润泽,难落须知血分热,凉血解毒归地紫,丹红翘芷连甘枯。 [注] 痘至结痂之后,当落不落者, 现证干燥不润,根色红艳,渴欲饮冷,烦急不宁, 此毒热郁于血分故也,宜用凉血解毒汤主之,热清而痂自落矣。 (凉血解毒汤) 当归 生地黄 紫草 丹皮 红花 连翘去心 白芷 川黄连 甘草生 枯梗 引加灯心水煎服。 五苓散 结后根脚漏水浆,甚则溃烂乃湿伤,五苓散中猪泽桂,茯苓白术更相当。 [注] 痘当已结未落之时,根脚浸漏水浆,甚则过身溃烂,小水短涩,大便溏泄, 此湿胜浸淫之故也,宜用五苓散分利之,湿除而痂自落矣。 (五苓散) 猪苓 泽泻 肉桂 茯苓 白术土炒 引加灯心水煎服。 荆防解毒汤 半掀半连因表热,似落不落势缠绵,荆防解毒芍地草,金银通桔骨翘攒。 [注] 痘当落痂之后,宜落不落,其痂一半掀起,一半咬紧, 现证身热干燥,肌肤红赤,此热在肌表之证,宜荆防解毒汤主之。 (荆防解毒汤) 荆芥 防风 赤芍药 生地黄 甘草生 金银花 木通 桔梗 地骨皮 连翘去心 引加生姜水煎服。 黄连解毒加味汤 痂落瘢紫黑与焦,毒热郁结未曾消,解毒芩连栀子蘖,加丹生地草金翘。 [注] 痘当落痂之后,其瘢或紫或焦或黑, 现证通身壮热,烦渴不宁, 皆因灌溉时浆未充足,毒气未尽化故也, 均宜黄连解毒汤加生地,连翘,丹皮,金银花,甘草主之。 (黄连解毒加味汤) 黄连 黄芩 栀子 黄蘖 丹皮 生地黄 甘草生 金银花 连翘去心 引加灯心水煎服。 解毒防风汤 落后瘢赤作肿形,内热未解复受风,解毒黄芩生地草,翘蒡荆防金芍升。 [注] 痘当落痂之后,瘢凸不干,色赤而艳,或发热或作痒,皆血有余热, 复外感于风故也,宜解毒防风汤主之。 (解毒防风汤) 黄芩 生地黄 甘草 连翘去心 牛蒡子炒研 荆芥 防风 金银花 赤芍 升麻 引加生姜水煎服。 十全大补汤 落痂凹陷最可虑,色白形羸气血虚,大补参苓白术草,归芎芍地桂黄耆。 [注] 痘当落痂之后,其瘢凹而不起,色白不红, 现证精神倦软,饮食懒少, 此气血两虚之证也,宜十全大补汤主之。 (十全大补汤) 人参 茯苓 白术土炙 甘草炙 当归 川芎 白芍炒 熟地黄 肉桂 黄耆蜜炙 引加煨姜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