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 首页 > 医宗金鉴 > 卷三 > 八正散
瞿麦 栀子 萹蓄 大黄 木通 滑石 车前子 甘草各一钱, 加灯 心一钱, 煎服 ( 朱震亨方: 加木香一钱 ). 【注】通调水道, 下输膀胱, 三焦之职也. 受藏津液, 气化能出, 膀 胱之职也. 若水道不输, 则内蓄喘胀, 外泛肤肿, 三焦之病也. 若受 藏不化, 则诸淋涩痛, 癃闭不通, 膀胱之病也. 经曰: 阴无阳无以生 ,阳无阴无以化. 故阴阳偏盛, 皆不生化也. 阳盛阴虚, 而膀胱之气 不化为病者, 通关丸证也. 阴盛阳虚, 而膀胱之气不化为病者, 肾气 丸证也. 此关乎气化阴阳之为病也. 经曰: 下虚则遗尿. 又曰: 膀胱 不约为遗尿. 经曰: 胞移热于膀胱则癃. 又曰: 膀胱不利为癃. 故虚 而寒者, 藏而不能约; 实而热者, 约而不能出也. 膀胱气虚, 无气以 固,则藏而不约不禁, 遗失之病生, 补中固真汤证也. 膀胱气热, 壅 结不行, 则约而不出, 淋涩癃闭之病生, 八正五淋散证也. 此不全关 乎气化, 而又关乎虚寒, 实热之为病也. 八正, 五淋皆治淋涩癃闭之 药,而不无轻重之别. 轻者, 有热未结, 虽见淋涩尿赤, 豆汁, 砂石 ,膏血, 癃闭之证, 但其痛则轻, 其病不急, 宜用五淋散单清水道, 故以栀, 苓清热而输水, 归, 芍, 益阴而化阳, 复佐以甘草调其阴阳 ,而用稍者, 意在前阴也. 重者, 热已结实, 不但痛甚势急, 而且大 便亦不通矣, 宜用八正散兼泻二阴, 故于群走前阴药中, 加大黄直攻 后窍也. 丹溪方加木香者, 其意亦以气化者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