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 首页 > 医宗金鉴 > 卷三 > 二陈汤
治肥盛之人, 湿痰为患, 喘嗽胀满. 半夏 ( 制 ) 三钱 茯苓三钱 陈皮 ( 去白 ) 二钱 甘草一钱, 右 四味, 加姜三片, 水煎服. 【集注】李中梓曰: 肥人多湿, 湿挟热而生痰, 火载气而逆上. 半夏 之辛, 利二便而去湿. 陈皮之辛, 通三焦而理气. 茯苓佐半夏, 共成 燥湿之功. 甘草佐陈皮, 同致调和之力. 成无己曰: 半夏行水气而润 肾燥. 经曰: 辛以润之是也. 行水则土自燥, 非半夏之性燥也. 或曰 :有痰而渴, 宜去半夏代以贝母. 吴琨曰: 渴而喜饮, 小便利者易之 .不能饮水, 小便不利, 虽渴宜半夏也. 此湿为本, 热为标, 所谓湿 极而兼胜己之化, 非真象也. 又东南之人, 湿热生痰, 故朱震亨主之 加枳实, 砂仁, 名枳实二陈汤, 其性较急也. 先哲云: 二陈为治痰之 妙剂, 其于上, 下, 左, 右无所不宜, 然只能治实痰之标, 不能治虚 痰之本. 虚痰之本在脾胃, 治者详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