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 首页 > 医宗金鉴 > 卷三 > 清热化痰汤
治中风痰热, 神气不清, 舌强难言. 人参 白术 茯苓 甘草 ( 炙 ) 橘红 半夏 麦冬 石菖蒲 枳 实 术香 竹茹 黄芩 黄连 南星 水煎, 加竹沥, 姜汁服. 【注】中风有内生, 外中二因: 内生则因胃浊生痰, 志极动火; 所以 内生者, 病必痰迷不语, 火发神昏. 外中则因形气不固, 感召风邪. 外中者, 病必筋骨不用, 口眼歪斜. 单发者易治, 同发者难愈. 然此 病之来, 必有先兆: 如大指次指麻木不仁, 或手足无力, 或肌肉微掣 ,此营卫受邪, 外中之先兆也. 如上盛下虚, 头眩脚软, 神短忽忽, 言语失常, 此痰火将发, 内生之先兆也. 医方中预防外中, 内生之剂 甚多, 皆不若羌活愈风, 清热化痰二方均以补正为主, 除邪次之. 故 羌活愈风, 以十全大补汤为君剂; 清热化痰, 以六君子汤为君剂也. 羌活愈风汤, 用: 人参, 苓藭草以补气, 归, 地, 芍药以补血, 黄耆 ,桂枝以扶卫, 麻黄, 芎藭以调营. 湿盛则筋骨痿软, 故佐苍, 半, 防己以除之. 风盛则筋骨拘劲, 故佐枸, 杜, 地黄以滋之. 病久气必 滞,故佐枳壳, 厚朴以行之. 风多从燥化, 故佐知, 膏, 黄芩以清之 .更佐诸羌, 独辈发散之品, 以驱六经之风, 是风非汗不除也. 久病 风邪之人: 若一旬无汗, 须加麻黄微汗以和其表. 若数日大便不利, 更加大黄微利以和其里. 春倍柴胡, 半夏, 夏倍知, 膏, 黄芩, 季夏 倍防己, 术, 芩, 秋倍厚朴加桂, 藿, 冬倍归, 桂加附子, 此皆通塞 从时, 活变法也. 一气一候亦然. 假如今日风气大来, 是风淫也, 则 倍防风; 热气大来, 是火淫也, 则倍黄芩; 湿气大来, 是湿淫也, 则 倍苍术; 清气大来, 是燥淫也, 则倍桂枝皮; 寒气大来, 是寒淫也, 则加炮附子. 此又随气候加药法也. 清热化痰汤, 用参, 苓, 术, 草 以补气, 木香, 枳实以利气, 橘, 半, 南星以化痰, 黄芩, 黄连以泻 热,菖蒲通心, 麦, 竹清心, 姜汁, 竹沥通神明去胃浊, 则内生诸病 自渐愈矣. 气实减人参, 白术者, 恐助热也. 气虚减木香枳实者, 恐 伤气也. 痰热甚盛, 大便秘实者, 此方攻病力缓, 又当与礞石滚痰丸 相兼服之, 大便利, 止再服, 恐过则伤正也. 若痢后数日, 仍秘实者 ,仍服之, 是又恐痰热盛而助邪也. 其变通加减施治, 总在临证者消 息之, 难以尽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