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 首页 > 医宗金鉴 > 卷三 > 葛根黄芩黄连汤
葛根半斤 黄连三两 黄芩三两 甘草 ( 炙 ) 二两, 而水八升, 先 煮葛根, 减二升; 纳诸药, 煮二升, 分温再服. 【集注】柯琴曰: 外热不除, 是表不解, 下痢不止, 是里不解, 病因 则同. 一以微弱之脉而心下痞硬, 是脉不足而证有余: 一以脉促而喘 ,反汗自出, 是脉有余而证不足, 表里虚实, 当从脉而辨证矣. 弱脉 见于数下后, 则痞硬为虚. 故用理中之辛甘温补, 止痢消痞硬, 又加 桂枝以解表. 先煮四味后纳桂枝, 和中之力饶, 而解肌之气锐, 是于 两解中寓权宜法也. 桂枝证脉本缓, 误下后而反促, 阳气重, 可知邪 束于表, 阳扰于内. 故喘而汗出, 痢遂不止者, 是暴注下迫, 属于热 也.故君气清质轻之葛根, 以解肌而止痢; 佐苦寒清肃之芩连, 以止 汗而除喘; 又加甘草以和中. 先煮葛根后纳诸药, 解肌之力缓, 而清 中之气锐, 又与补中逐邪者殊法矣. 又曰: 上条脉证是阳虚, 虽协热 于外, 而里则虚寒; 下条脉证是阳盛, 虽下痢不止, 而表里俱实. 同 一协热痢, 同是表里不解, 而寒热虚实攻补不同. 前方理中加桂枝, 而冠桂枝于人参之上; 后方泻心加葛根, 而冠葛根于芩连之首. 不名 理中泻心者, 总为表未解故耳. 补中亦能解表, 凉中亦能散表, 补中 亦能散痞, 凉中亦能止痢. 仲景制两解方, 神化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