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 首页 > 医宗金鉴 > 卷三 > 吴茱萸汤
治厥阴病, 干呕吐涎沫, 头痛者. 少阴证, 吐痢手 足厥冷, 烦躁欲死者. 阳明食谷欲呕者. 吴茱萸一升 人参三两 生姜六两 大枣 ( 擘 ) 十二枚, 右四味, 以水七升, 煮取二升, 温服七合, 日三服. 【集注】罗谦甫曰: 仲景救阳诸法, 于少阴四逆汤必用姜附; 通脉四 逆汤倍加干姜, 其附子生用; 附子汤又加生附至二枚. 所以然者, 或 壮微阳使之外达, 或招飞阳使之内返, 此皆少阴真阳失所, 故以回阳 为亟也. 至其治厥阴, 则易以吴茱萸, 而并去前汤诸药, 独用人参, 姜, 枣者, 盖人身厥阴肝木虽为两阴交尽, 而一阳之真气实起其中, 此之生气一虚, 则三阴浊气直逼中上, 不惟本经诸证悉具, 将阳明之 健运失职, 以至少阴之真阳浮露而吐痢, 厥逆, 烦躁欲死, 食谷欲呕 ,种种丛生矣. 吴茱萸得东方震气, 辛苦大热, 能达木郁, 直入厥阴 ,降其盛阴之浊气, 使阴翳全消, 用以为君. 人参秉冲和之气, 甘温 大补, 能接天真, 挽回性命, 升其垂绝之生气, 令阳光普照, 用以为 臣.佐姜, 枣和胃而行四末. 斯则震坤合德, 木土不害, 一阳之妙用 成,而三焦之间无非生生之气矣, 诸证有不退者乎? 盖仲景之法, 于 少阴则重固元阳, 于厥阴则重护生气, 学者当深思而得之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