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 首页 > 医宗金鉴 > 卷三 > 理中汤丸
治中气不运, 腹中不实, 口失滋味, 病久不食, 脏 腑不调, 与伤寒直中太阴, 自痢不渴, 寒多而呕等证. 人参三两 白术三两 甘草三两 干姜三两., 右四味, 捣筛为末, 蜜丸如鸡子黄大, 以沸汤数合和一丸, 研碎, 温服之. 日三, 四枚, 夜二枚; 腹中未热, 益至三, 四丸. 然不及汤, 汤法以四物根据两数切 ,用水八升, 煮取三升, 去滓, 温服一升, 日三服. 若脐上筑者, 肾 气动也, 去术加桂四两. 多吐者, 去术加生姜三两. 下多者, 还用术 .悸者, 加茯苓二两. 渴欲得水者, 加术, 足前成四两半. 腹中痛者 ,加人参, 足前成四两半. 寒者, 加干姜, 足前成四两半. 腹满者, 去术加附子一枚. 服汤后如食顷, 饮热粥一升许, 微自温勿发衣被. 【集注】程应旄曰: 阳之动始于温, 温气得而谷精运, 谷气升而中气 赡,故名曰理中, 实以燮理之功, 予中焦之阳也. 若胃阳虚, 则中气 失宰, 膻中无发宣之用, 六腑无洒陈之功, 犹如釜薪失焰, 故下致清 榖,上失滋味, 五脏凌夺, 诸证所由来也. 参, 术, 炙草, 所以守中 州,干姜辛以温中, 必假之以焰釜薪而腾阳气, 是以谷入于阴, 长气 于阳, 上输华盖, 下摄州都, 五脏六腑, 皆以受气, 此理中之旨也. 若水寒互胜, 即当脾肾双温, 加以附子, 则命门益土母温矣. 白术补 脾,得人参则壅气, 故脐下动气; 吐多腹满者, 去术也. 加桂以伐肾 邪,加生姜以止呕也. 加附子以消阴也. 下多者湿胜也 , 还用术燥 湿也. 渴欲饮水饮渴也, 加术使饮化津生也. 心下悸停水也, 加茯苓 导水也. 腹中痛倍人参, 虚痛也. 寒者加干姜, 寒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