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 首页 > 医宗金鉴 > 卷四 > 渴证
12.三法伤津胃燥干, 阳往乘阴渴亦然, 渴欲饮水少少与, 莫使停留 饮病干. 太阳五苓尿不利, 阳明白虎饮连连, 少阳证具心烦渴, 小柴 去半粉加添. 【注】渴病, 多因或汗、 或吐、或下三法伤其津液, 致令胃中干燥, 故引饮也. 阳邪往乘三阴, 太阴则嗌干, 少阴则口燥, 厥阴则消渴. 渴在三阴, 阳邪亦属热伤津液, 故曰渴亦然也. 三阴之渴, 治法详于 三阴经内. 凡渴欲饮水者, 当少少与之, 以滋胃干, 胃和则愈, 若恣 意与饮之, 不但渴不能愈致水停留为病也. 太阳之渴用五苓散者, 以 水停下焦, 小便不利故也. 阳明之渴用白虎者, 以胃热饮水连连不巳 也.少阳寒热往来等证巳具, 心烦渴者, 用小柴胡汤以和解, 去半夏 以避燥, 加花粉以生津液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