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 首页 > 医宗金鉴 > 卷三 > 大陷胸汤丸
主治伤寒发热, 不发汗而反下之, 表热乘虚入于 胸中, 与不得为汗之水气结而不散, 令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近, 其人身无大热, 但头汗出, 或潮热燥渴, 脉沉紧者. 如水肿, 肠澼, 初起形气俱实者, 亦可用. 大黄六两 芒硝 苦葶苈子 杏仁 ( 去皮 ) 各半升 甘遂 ( 为末 )一钱, 右五味, 以水先煮大黄, 杏, 苈, 去滓, 纳芒硝, 煮一, 二 沸,纳甘遂末, 温服, 得快痢止后服, 如未剧者, 加白蜜二合, 作丸 如弹子大, 水煮一丸, 服过宿乃下, 如不下更服. 【集注】柯琴曰: 胸中者, 宗气之所出, 故名气海. 气为阳, 故属太 阳之部. 气为水母, 气清则水精四布, 气热则水浊而壅结矣. 水结于 胸,则津液不下, 无以润肠胃, 故大便必燥, 不下输膀胱, 故水道不 通.大黄, 芒硝善涤肠胃之热实, 此病在胸中而亦用以为君者, 热淫 于内, 当治以苦寒, 且以润阳明之燥, 是实则泻子之法, 补膀胱之寒 ,亦制之以其所畏也. 任甘遂之苦辛, 所以直攻其水结. 然水结因于 气结, 必佐杏仁之苦温, 以开其水中之气, 气行而水自利矣. 水结又 因于气热, 必佐葶苈之大寒, 以清其气分之热, 源清而流自洁矣. 若 胸中水结而未及中焦者, 当小其制, 而复以白蜜之甘以缓之, 使留恋 于胸中, 过宿乃下, 但解胸心之结滞, 而保肠胃之无伤, 是又以攻剂 为和剂也. 是方为利水攻积之剂, 故治水肿, 痢疾之初起者甚捷, 然 必视其人壮实, 可以一战成功, 如平昔素虚弱与病久而不任攻伐者, 当念虚虚之戒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