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 首页 > 医宗金鉴 > 卷三 > 真武汤
治少阴水气为患, 腹痛下痢, 四肢沉重疼痛, 小便不 利,其人或咳或呕, 或小便利而下痢者, 用此加减. 白术二两 茯苓二两 白芍二两 大附子 ( 炮 ) 一枚 生姜 ( 切 )三两,, 右五味, 以水八升, 煮取三升, 去滓, 温服七合, 日三服. 若咳者, 加五味子半升, 细辛, 干姜各一两. 若小便利者, 去茯苓. 若下痢, 去芍药加干姜二两. 若呕, 去附子加生姜, 足成半斤. 【注】小青龙汤治表不解有水气, 中外皆寒实之病也. 真武汤治表已 解有水气, 中外皆寒虚之病也. 真武者, 北方司水之神也, 以之名汤 者,借以镇水之义也. 夫人一身制水者脾也, 主水者肾也, 肾为胃关 ,聚水而从其类, 倘肾中无阳, 则脾之枢机虽运, 而肾之关门不开, 水即欲行, 以无主制, 故泛溢妄行而有是证也. 用附子之辛热, 壮肾 之元阳, 则水有所主矣. 白术之苦燥创建中土, 则水有所制矣. 生姜 之辛散, 佐附子以补阳, 于主水中寓散水之意. 茯苓之淡渗, 佐白术 以健土, 于制水中寓利水之道焉. 而尤妙在芍药之酸收, 仲景之旨微 矣.盖人之身阳根于阴, 若徒以辛热补阳, 不稍佐以酸收之品, 恐真 阳飞越矣. 用芍药者, 是亟收阳气归根于阴也. 于此推之, 则可知误 服青龙致发汗亡阳者, 所以于补阳药中必需芍药也. 然下利减芍药者 ,以其阳不外散也; 加干姜者, 以其温中胜寒也. 水寒伤肺则咳, 加 细辛, 干姜者, 散水寒也; 加五味子者, 收肺气也. 小便利者, 去茯 苓,以其虽寒而水不能停也. 呕者, 去附子倍生姜, 以其病非下焦, 水停于胃也, 所以不须温肾以行水, 只当温胃以散水, 且生姜功能止 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