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ok.name}}
{{chapter.name}}
体象濡脉细软,见于浮分;举之乃见,按之即空。
主病濡主阴虚,髓绝精伤。
左寸见濡,健忘惊悸。
右寸见濡,腠虚自汗。
左关逢之,血不营筋。
右关逢之,脾虚湿侵。
左尺得濡,精血枯损。
右尺得之,火败命乖。
【按】濡之为名,即软之义也。
必在浮候见其细软;若中候沉候,不可得而见也。
王叔和比之帛浮水面,李时珍比之水上浮沤,皆曲状其随手而没之象也。
《脉经》言“轻手相得,按之无有”,伪诀反言“按之似有举还无”,悖戾一至此耶!且按之则似有,举之则全无,是弱脉而非濡脉矣。
濡脉之浮软,与虚脉相类;但虚脉形大,而濡脉形小也。
濡脉之细小,与弱脉相类;但弱在沉分,而濡在浮分也。
濡脉之无根,与散脉相类;但散脉从浮大而渐至于沉绝,濡脉从浮小而渐至于不见也。
从大而至无者,为全凶之象;从小而之无者,为吉凶相半也。
浮主气分,浮举之而可得,气犹未败。
沉主血分,沉按之而全无,血已伤残。
在久病老年之人见之,尚未至于命绝,为其脉与症合也。
若平人及少壮及暴病见之,名为无根之脉,去死不远矣。
点击上方评价按钮,添加第一条评价
评价列表 {{book.comment_num}}
-
{{comment.user_nickname}}
{{comment.time}}
{{comment.star}} {{comment.st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