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ok.name}}
{{chapter.name}}
体象弱脉细小,见于沉分;举之则无,按之乃得。
主病弱为阳陷,真气衰弱。
左寸心虚,惊悸健忘。
右寸肺虚,自汗短气。
左关木枯,必苦挛急。
右关土寒,水谷之。
左尺弱形,涸流可征,右尺若见,阳陷可验。
【按】弱之为义,沉而细小之候也。
叔和《脉经》云∶“弱脉极软而沉细,按之乃得,举手无有”,何其彰明详尽也。
伪诀乃借叔和之名以欺世者,而反以弱脉为轻手乃得,是明与叔和相戾;且是濡脉之形,而非弱脉之象矣。
因知高阳生误以濡脉为弱,弱脉为濡,不意欲立言之人,而不加考据乃尔耶!即黎氏浮沤之喻,亦误以濡脉为弱脉矣。
夫浮以候阳,阳主气分;浮取之而如无,则阳气衰微,确然可据。
夫阳气者,所以卫外而为固者也,亦所以营运三焦,熟腐五谷者也。
弱脉呈形,而阴霾已极,自非见,而阳何以复耶!《素问》曰∶“脉弱以滑,是有胃气。
脉弱以涩,是为久病。”愚谓弱堪重按,阴犹未绝,若兼涩象,则气血交败,生理灭绝矣。
仲景云∶“阳陷入阴,当恶寒发热。
久病及衰年见之,犹可维援。
新病及少壮得之,必死安待。”柳氏曰∶“气虚则脉弱。
寸弱阳虚,尺弱阴虚,关弱胃虚。”
点击上方评价按钮,添加第一条评价
评价列表 {{book.comment_num}}
-
{{comment.user_nickname}}
{{comment.time}}
{{comment.star}} {{comment.st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