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ok.name}}
{{chapter.name}}
迟则呼吸定息不及四至,举按皆迟。
凡代涩结伏,皆属迟类。
不似涩脉之三五不调,缓脉之去来徐缓也。
(语出张璐。
又濒湖诗曰∶迟来一息至惟三,阳不胜阴气血寒;但把浮沉分表里,消阴须益火之原。
又相类诗曰∶脉来三至号为迟,少快于迟作缓持;迟细而难知是涩,浮而迟大以虚推。
又曰∶二至为败)迟为虚寒不振,阳气不舒,故见迟滞。
若迟而见浮,则为表寒;迟而见沉,则为里寒;迟而见涩,则为血病;迟而见滑,则为气病;迟兼滑大,则多风痰头痹;迟兼细小,则为真阳亏弱;或阴寒留蓄而为泄泻,或元气不营于表而寒栗拘挛,总皆元气亏损,不可妄施攻击。
然亦有热邪内结,寒气外郁,而见气口脉迟者;又有阳明腑症悉具,而见脉迟有力者;又有太阳脉浮。
因误下结胸,而见脉迟者;又有余热未清,而脉多迟滞。
总在知脉起止,及察症候以分虚实,讵可一见脉迟,便认为寒,而不究其滑涩虚实之异哉。
(景岳曰∶迟虽为寒。凡伤寒初退,余热未清,脉多迟滑,见迟不可以概言寒。林之翰曰∶迟脉须知主热。如热邪壅结,隧道不利,失其常度,脉反变迟。又云∶辨脉必须合症审察。
如举按无力,是主寒之迟脉;举按有力,症兼胸膈饱满,便闭溺赤,是主热之迟脉。
涩滞正是热邪蕴结于内,致经脉涩滞而行迟也)
点击上方评价按钮,添加第一条评价
评价列表 {{book.comment_num}}
-
{{comment.user_nickname}}
{{comment.time}}
{{comment.star}} {{comment.st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