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藏

收 藏 分 享

{{book.name}}

{{chapter.name}}

体象迟脉属阴,象为不及;往来迟慢,三至一息。

主病迟脉主藏,其病为寒。

寸迟上寒,心痛停凝。

关迟中寒,结挛筋。

尺迟火衰,溲便不禁;或病腰足,疝痛牵阴。

兼脉有力积冷,无力虚寒。

浮迟表冷,沉迟里寒。

迟涩血少,迟缓湿寒。

迟滑胀满,迟微难安。【按】迟之为义,迟滞而不能中和也。

脉以一息四至为和平,若一息三至,则迟而不及矣。

阴性多滞,故阴寒之症,脉必见迟也。

譬如太阳隶于南陆,则火度而行数;隶于北陆,则水度而行迟,即此可以征阴阳迟速之故矣。

伪诀云∶“重手乃得”,是沉脉而非迟矣。

又云∶“状且难”,是涩脉而非迟矣。

一息三至,甚为分明,而误云“隐隐”,是微脉而非迟矣。

迟而不流利,则为涩脉。

迟而有歇止,则为结脉。

迟而浮大且软,则为虚脉。

至于缓脉,绝不相类。

夫缓以脉形之宽缓得名,迟以至数之不及为义,故缓脉四至,宽缓和平,迟脉三至,迟滞不前,然则二脉各别,又安足溷哉!以李濒湖之通达,亦云“小快于迟作缓持”,以至数论缓脉,是千虑之一失也。

王叔和曰∶“一呼一至曰离经,二呼一至曰夺精,三呼一至曰死,四呼一至曰命绝,此损之脉也。

一损损于皮毛,二损损于血脉,三损损于肌肉,四损损于筋,五损损于骨。”是知脉之至数愈迟,则症之阴寒益甚矣。

点击上方评价按钮,添加第一条评价

评价列表 {{book.comment_num}}

  • {{comment.user_nickname}}

    {{comment.time}}

    {{comment.star}} {{comment.star}}
点我获取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