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ok.name}}
{{chapter.name}}
体象虚合四形,浮大迟软;及乎寻按,几不可见。
主病虚主血虚,又主伤暑。
左寸心亏,惊悸怔忡。
右寸肺亏,自汗气怯。
左关肝伤,血不营筋。
右关脾寒,食不消化。
左尺水衰,腰膝痿痹。
右尺火衰,寒症蜂起。【按】虚之为义,中空不足之象也,专以软而无力得名也。
叔和云∶“虚脉迟大而软,按之豁豁然空”,此言最为合义。
虽不言浮字,而曰按之豁豁然空,则浮字之义已包含具足矣。
崔紫虚以为形大力薄,其虚可知,但欠迟字之义耳。
伪诀云∶“寻之不足,举之有余”,是浮脉而非虚脉矣。
浮以有力得名,虚以无力取象。
有余二字,安可施之虚脉乎!杨仁斋曰∶“状为柳絮,散漫而迟。”滑氏曰∶“散大而软。”二家之言,俱是散脉而非虚脉矣。
夫虚脉按之虽软,犹可见也。
散脉按之绝无,不可见也。
虚之异于濡者,虚则迟大而无力,濡则细小而无力也。
虚之异于芤者,虚则愈按而愈软,芤则重按而仍见也。
王叔和曰∶“血虚脉虚”,而独不言气虚者,何也?气为阳,主浮分,血为阴,主沉分;今浮分大而沉分空,故独主血虚耳。
夫虚脉兼迟,迟为寒象,大凡症之虚极者必挟寒,理势然也。
故虚脉行指下,则益火之原,以消阴翳,可划然决矣。
更有浮取之而且大且软,重按之而豁然似无,此名内真寒、外假热,古人以附子理中汤冰冷与服,治以内真热而外假寒之剂也。
点击上方评价按钮,添加第一条评价
评价列表 {{book.comment_num}}
-
{{comment.user_nickname}}
{{comment.time}}
{{comment.star}} {{comment.st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