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藏

收 藏 分 享

{{book.name}}

{{chapter.name}}

体象代为禅代,止有常数;不能自还,良久复动。

主病代主脏衰,危恶之候。

脾土败坏,吐利为咎。

中寒不食,腹疼难救。

两动一止,三四日死。

四动一止,六七日死。

次第推求,不失经旨。

【按】代者,禅代之义也。

如四时之禅代,不愆其期也。

结促之止,止无常数;代脉之止,止有常数。

结促之止,一止即来;代脉之止,良久方还。

《内经》以代脉一见,为脏气衰微,脾气脱绝之诊也。

惟伤寒心悸,怀胎三月,或七情太过,或跌打重伤,及风家痛症,俱不忌代脉,未可断其必死耳。

滑伯仁曰∶“无病而羸瘦脉代者,危候也。

有病而气血乍损,只为病脉。”此伯仁为暴病者言也。

若久病得代脉而冀其回春者,万不得一也。

《内经》曰∶“代则气衰。”又曰∶“代散者死。”夫代脉见而脾土衰,散脉见而肾水绝,二脉交见,虽在神圣,亦且望而却走矣。

大抵脉来一息五至,则肺心脾肝肾五脏之气皆足也。

故五十动而不一止者,合大衍之数,谓之平脉。

反此,则止乃见焉。

肾气不能至,则四十动一止;肝气不能至,则三十动一止;脾气不能至,则二十动一止;心气不能至,则十动一止;肺气不能至,则四五动一止。

戴同父云∶“三部九候,每候必满五十动,出自《难经》,而伪诀五脏歌中,皆以四十五动为准,乖于经旨。”伪诀又云∶“四十一止一脏绝,却后四年多殁命。”荒疵越理,莫此为甚。

夫人岂有一脏既绝,尚活四年之理哉!历考《内经》,而知代脉之义,别自有说。

如《宣明五气篇》曰∶“脾脉代。”《邪气脏腑病形篇》云∶“黄者其脉代。”皆言藏气之常候,非谓代为止也。

《平人气象论》曰∶“长夏胃微软弱曰平,但代无胃曰死”者,盖言无胃气而死,亦非以代为止也。

如云“五十动而不一代”者,是乃至数之代也。

若脉平匀而忽强忽弱者,乃形体之代,即《平人气象论》所言者是也。

若脾旺四季,而随时更代者,乃气候之代,即《宣明五气》等篇所云者是也。

脉无定候,更变不常,则均谓之代,各因其变而察其情,庶足以穷其妙耳。

善化县黄桂岩,心疼夺食,脉三动一止,良久不能自还。

施笠泽云∶“五脏之气不至,法当旦夕死。”余曰∶“古人谓痛甚者脉多代。

周梅屋云∶‘少得代脉者死,老得代脉者生。’今桂岩春秋高矣,而胸腹负痛,虽有代脉,不足虑也。”果越两旬而桂岩起矣。

故医非博览,未易穷脉之变耳。

点击上方评价按钮,添加第一条评价

评价列表 {{book.comment_num}}

  • {{comment.user_nickname}}

    {{comment.time}}

    {{comment.star}} {{comment.star}}
点我获取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