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藏

收 藏 分 享

{{book.name}}

{{chapter.name}}

纲目依本经。朴硝硝石并列。而以芒硝属硝石。谓硝有水火二种。形质虽同。性气迥别。朴硝即水硝。经煎炼。有细芒者为芒硝。如马牙者为牙硝。气寒而味咸。硝石即火硝。

经煎炼。亦有芒牙二种。气大温而味辛苦。自唐宋以来。所用芒硝牙硝。皆水硝也。信然。

则气温味辛之火硝。既不复用。不必以性寒常用之芒硝另属硝石。且称硝石为火硝矣。汤液本草载朴硝盆硝硝石。于朴硝称气温。盆硝硝石称气寒。又云。硝石者其总名。不经火者为生硝朴硝。经火者为盆硝苦硝。其余诸家。皆称朴芒一物。而有精粗之别。固是。但今药肆朴硝。一名皮硝。工以治皮。炼净则名芒硝。并入药用。正是水硝。产河南睢州。其火硝得火即然。一名焰硝。产寿春。今禁私贩。重火器也。至本经硝石。气味主治。与朴硝无大异。

正苏颂所称。又有生硝。亦出蜀地。不因煮炼。类朴硝而小坚。则硝石殆自然铜之比。未易多致。且既有芒硝可用。亦不更求耳。纲目辨论纷纭。惜未尽一。宋惠民和剂。有碧雪方。

治诸热病。内朴硝芒硝马牙硝硝石并用。皆水硝也。业歧黄者。于此等处。亦宜研窍。未容姑置。

点击上方评价按钮,添加第一条评价

评价列表 {{book.comment_num}}

  • {{comment.user_nickname}}

    {{comment.time}}

    {{comment.star}} {{comment.star}}
点我获取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