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藏

收 藏 分 享

{{book.name}}

{{chapter.name}}

体象洪脉极大,状如洪水;来盛去衰,滔滔满指。

主病洪为盛满,气壅火亢。

左寸洪大,心烦舌破。

右寸洪大,胸满气逆。

左关见洪,肝木太过。

右关见洪,脾土胀热。

左尺洪大,水枯便难。

右尺洪大,龙火燔灼。

【按】洪脉,即大脉也。

如尧时洪水之洪,喻其盛满之象。

在卦为离,在时为夏,在人为心。

时当朱夏,天地之气,酣满畅遂;脉者,气之先声,故应之以洪。

洪者,大也,以水喻也。

又曰钩者,以木喻也。

夏木繁滋,枝叶敷布,重而下垂,故如钩也。

钩即是洪,名异实同。

《素问》以洪脉为来盛去衰,颇有微旨。

大抵洪脉,只是根脚阔大,却非坚硬;若使大而坚硬,则为实脉而非洪脉矣。

《内经》谓大则病进,亦以其气方张也。

黄帝问曰∶“夏脉如钩,何如而钩?”岐伯曰∶“夏脉心也,南方火也,万物所以盛长也。

其气来盛去衰,故曰钩。

反此者病。”黄帝曰∶“何如而反?”岐伯曰∶“其气来盛去亦盛,此谓太过,病在外。

其气来不盛去反盛,此谓不及,病在中。

太过则令人身热而肤痛,为浸淫。

不及则令人烦心,上见咳唾,下为气泄。”王叔和云∶“夏脉洪大而散,名曰平脉。

反得沉濡而滑者,是肾之乘心,水之克火,为贼邪,死不治。

反得大而缓者,是脾之乘心,子之扶母,为实邪,虽病自愈。

反得弦细而长者,是肝之乘心,母之归子,为虚邪,虽病易治。

反得浮涩而短者,是肺之乘心,金之凌火,为微邪,虽病即瘥。

凡失血、下利、久嗽,久病之人,俱忌洪脉。”《脉经》曰∶“形瘦脉大而多气者死”,可见形症不与脉相合者,均非吉兆。

点击上方评价按钮,添加第一条评价

评价列表 {{book.comment_num}}

  • {{comment.user_nickname}}

    {{comment.time}}

    {{comment.star}} {{comment.star}}
点我获取更多